当世界上最前沿的脑科学与智能技术,从顶尖实验室的“深闺”中走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的410名科研工作者,用累计超过3万小时的志愿服务给出答案:科学,可以有趣、温暖,充满力量。
他们的志愿服务,是一场“精准滴灌”的科学启蒙。 在蒲慕明院士带领下,团队15次深入四川、安徽等地的乡村。他们带去的不是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脑机接口”趣味实验、是“力量召唤闪电”的互动装置。这些沉浸式体验,为3000多名乡村青少年打开了一扇窥见未来世界的窗,精准地“滴灌”下创新的火种。

这样的“源头活水”科普,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科学家精神”——爱国、创新、求实、奉献。他们让公众理解,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与每一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
这支团队,获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中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志愿服务是爱与温暖的传递,更成为一种专业、一种力量、一种深刻影响社会进程的软实力。三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组织,用他们独特的足迹,共同描绘出一幅“人民城市”的动人图景。
比如从黄浦江畔到喀什古城,跨越五千公里的,不仅是地理距离,还有“上海温度”服务边疆文化志愿者团队用脚步丈量的深情。这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骨干组成的30人团队,是“融媒体+志愿服务”模式的创新典范。
2023年,“沪喀融媒合作基地”成立,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当地记者新闻报道和短视频制作。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带不走的传播能力,是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安装的“文化引擎”。

从策划“奔跑桔”直播助农几万斤,到“爱新疆的理由”国际传播让世界看见喀什青少年的风采,再到“明日世界”科创体验覆盖3500万人……他们用媒体的专业能力,将“帮扶”升华为“交流”,将“输血”转化为“造血”。他们记录时代楷模张桂梅,并为她牵线搭桥送去紧缺的物理老师,这一刻,志愿服务的边界被无限拓宽。
上海的温度,通过电波、网络和真诚的互动,流淌到边疆同胞的心中,共同绘制出一幅“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壮美画卷,志愿服务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而在我们看不见的战线,也有一场“硬仗”。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汇聚了超过四万名志愿者,其中党员近万,他们不仅是政策的宣传队,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拾星者”。

“同伴教育”,是他们最硬的核、最暖的光。 面对戒毒者高复吸率的世界性难题,协会开创性地培育了全国第一支由成功戒毒者组成的“同伴禁毒志愿者”队伍。他们从“受助者”蜕变为“助人者”,其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希望宣言。队伍中的金伟静,从吸毒者到“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再到光荣入党,她的重生之路,为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点亮了灯塔。协会为他们制定了《星级评定办法》,颁发“涅槃重生奖”,让这份尊严与价值被看见、被认可。
“话剧《寻求》的舞台,就是真实人生的缩影。”在单耀晓理事长支持下,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原创话剧,巡演37场,场场震撼。它不仅是艺术,更是一场深入社区、学校的“沉浸式”禁毒教育。
在上海,志愿服务是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是个人价值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这样的志愿服务正以其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新形态,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让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交相辉映,最终汇聚成时代的和声——每个人都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每种专业能力都能在奉献人民中找到用武之地。
http://sh.people.com.cn/n2/2025/1111/c134768-41407615.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烟台用心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