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运动达人变身公益达人 5年徒步捡40000余个废瓶子
2020-09-03 14:45:21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5年、40000多个瓶子、5000余斤垃圾……这是高伟的“成绩单”,也是光荣榜。

48岁的高伟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名普通银行职员,也是一名运动达人,经常前往市区附近未被开发的景区徒步、骑行。每到周末,这些地方会迎来一些和他一样亲近大自然的人们,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垃圾。2015年,高伟决定把煞风景的垃圾捡起来。(新华网 李倩摄)

 

高伟从家中出发,前往呼和浩特石人湾,开启“新一轮”捡垃圾工作。(新华网 李倩摄)

高伟捡垃圾的范围在呼和浩特市周边100公里左右。每次从出发到返程,每个阶段的时间高伟都会妥善安排好,保证不会让身体过度消耗。

 

 

到达目的地后,高伟换上了“捡垃圾装备”,并做常规防护。(新华网 李倩摄)

 

 

 

白色垃圾、烧烤串、各类瓶子……高伟边走边捡边分类。5年来,高伟已经对常去的几个地方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汽车能进去的地方瓶子会多一些,这些地方我会经常去,尤其是夏天。”高伟说,碎玻璃瓶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其它安全隐患。(新华网 李倩摄)

 

 

大雨过后,石人湾里的小溪水流量增大,高伟用石块在小溪中“铺路”。(新华网 李倩摄)

 

 

高伟随走随捡,把捡到的垃圾扔到就近的垃圾桶内。(新华网 李倩摄)

妻子和身边的一些亲朋好友受高伟影响,也经常跟着他去捡垃圾。“出于安全考虑,我会挑一些不太危险的路段带他们体验。因为有些地方需要一定的户外经验和较好的体力。”高伟说。

 

高伟把80多个玻璃瓶分多次从石人湾中心地带背回停车地,并进行清洗。(新华网 李倩摄)

 

为了能一次多背一些瓶子下山,高伟压缩饮料瓶体积,这样原来只能装40多个饮料瓶的袋子就可以装上150多个。(新华网 李倩摄)

听风、看雨、捡瓶瓶——高伟每一次走进大自然之前,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并配这样一句固定文案。捡垃圾一段时间后,他捡出了经验,不同材质的瓶子在高伟眼中就是一组组数据。

“22个塑料瓶约有1斤重、31个铝罐约有1斤重、1个啤酒瓶约1斤重……”高伟说,初期他因负重量太大而受过伤。后来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他会控制垃圾总量,基本上每次在40斤左右。

 

多年来,高伟在捡垃圾路上遇到过无数游客和路人,他经常为他们指路。游客和路人知道他的环保义举后,纷纷为他点赞。(新华网 李倩摄)

“好多路人给我水和食物,鼓励我,为我加油,也会自觉处理产生的垃圾。”高伟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做的小事,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

 

水杯是高伟捡垃圾时的必要装备,他通常会在任务进行到一半时补充水分,顺便调整休息。(新华网 李倩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高伟把垃圾分类处理后,背回清洗干净的各种瓶子。(新华网 李倩摄)

 

 塑料瓶子放在车架上,玻璃瓶装入后备箱。高伟的这趟捡垃圾之行即将结束。(新华网 李倩摄)

 

高伟将分类后的垃圾送到废品收购站。5年里,他捡了5000余斤垃圾,卖废品收入捐赠了。(新华网 李倩摄)

 

卖掉垃圾后,高伟会做详细记录。5年来,在他的表格中详细记录了各类数据,包括支出多少钱,捡了多少垃圾,卖了多少垃圾等。(新华网 李倩摄)

 

捡垃圾是一件简单的事,但能把一件简单的事坚持下去就不简单。每次捡垃圾,高伟都乐在其中。

“相比开始,近些年垃圾慢慢变少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都在增强。”高伟说,他还会在捡垃圾这条路上走下去,尽可能影响一些身边人重视环保。如是,坚持就有了更大意义。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