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
身处北京疫情高风险地,这些青年社工这样打硬仗!
2020-07-01 09:06:09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各地社区青年汇的青年社工们投入了防疫战斗,在炎炎夏日打着一场场硬仗。

杜娅男是一名90后社工,她工作的社区青年汇站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离此次北京疫情源头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车程仅10分钟。

就在6月19日,西红门镇上调为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辖区内的居民必须尽快做完核酸检测,青年汇社工们的待办事项列出了长长的一串。

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社区防疫的各道防线都有青年社工的身影,社区数据排查、敲门行动、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核对、门岗值守等诸多细碎的工作织密了社区防控网,也都是一场场硬仗,在高风险地区更是如此。

青年社工宁素丽在为核酸检测试剂盒贴条形码。(受访对象供图)

“做梦都梦到居民来找我登记做核酸检测”

大兴区西红门镇上调为高风险地区当天,社区的工作陡然增加。杜娅男记得,社区居委会马上就开始商定第二天核酸检测的方案,“是要挨个敲门合适,还是喇叭宣传合适”“谁去领物资,谁去分发物资”“要在小区的哪个位置进行检测,才能不扰民”……这些事情一晚上都要定下来”。

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大数据不断提供的信息,挨个打电话请对方尽快进行核酸检测。

6月21日,杜娅楠(左一)在为居民发放核酸检测试剂盒。(受访对象供图)

6月20日6点多,当杜娅男到岗工作时,她的同事宁素丽刚刚干了一通宵。

6月19日晚上9点多,宁素丽和120多位社区青年汇社工、志愿者在大兴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挑灯夜战,为一批第二天要用的核酸检测试剂盒贴条形码。

贴条形码原本是试剂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但是因核酸检测需求量突增,厂家人手不够,社工和志愿者前来紧急支援。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凌晨三点,社工和志愿者们为了驱走困意,一齐唱歌相互鼓劲。

整个晚上,社工和志愿者们完成了25万个试剂盒的贴条形码工作,虽然可能只是整个核酸检测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但缺了这颗螺丝钉可能还真不行。

宁素丽说,贴完试剂盒后,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6月20日,北京的最高气温高达35度,杜娅男所在社区的核酸检测取样到晚上10点半才结束。

这一天,社区有1384位居民进行了核酸取样。几乎所有的同事都在高强度地工作,杜娅男回忆起那战斗的一天,似乎就中午吃饭的那15分钟喘了口气。

“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最科学的手段之一,也是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复课、复业复市,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概括指出了核酸检测对于防控疫情的重要性。

从6月12日开始至22日0时,北京市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累计采样294.8万人,这个数据背后是近三百万不同个体的核酸采样工作。杜娅男、宁素丽做的细小工作也是整个大规模核酸检测、跑赢病毒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杜娅男所工作的社区进行核酸检测时,需要用微信扫码登记个人信息,然后再把核酸检测盒上的编码输入进去。社区里很多老人没有微信,卡在了扫码的第一步。

遇到这样的情况,杜娅男就会用自己的手机帮老人们搞定。

杜娅男还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居民:“您把编码记一下”“编码千万不要填错”。重复了一整天,“做梦都梦到居民来找我登记做核酸检测”,杜娅男说。

相伴隔离中的年轻人,缓解他们的焦虑

6月21日,大兴区的黄村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宁素丽所工作的社区在黄村镇区域内。6月23日晚上8点多,宁素丽终于完成了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她解释说,检测时间延迟到晚上,主要是为了居民下班后也能检测。

晚上9点到家之后,宁素丽还得继续为青年汇宣传垃圾分类的线上活动进行准备。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大兴区部分地区邻近新发地,因此众多青年汇社工也快速地切换到了战时状态。

也正是此次疫情,让宁素丽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小天(化名)是一名此前经常参加青年汇活动的年轻姑娘,和宁素丽比较熟,由于此前去过新发地采买,按规定,需进行核酸检测并居家隔离。

隔离的生活让小天很焦虑,她很害怕自己感染了病毒,经常打电话给宁素丽求助,一会儿问问核酸检测到底什么时候出结果,一会儿又吐槽一下自己的焦虑。

小天一共给宁素丽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都半个小时以上。宁素丽告诉小天,近期核酸检测人数比较多,需要排队等待出结果,居家隔离期间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近期核酸检测人数激增,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时间也拉长了。等待中,很多去过新发地的居民都倍感煎熬。这时,他们身边的社工成了最方便可及的求助对象。

后来,小天的核酸结果出来了,阴性。亲身经历之后,小天对其他人因疫情而产生的焦虑感同身受。

青年汇在黄村社区有三个群,其中两个已经满了,另外一个群在此次疫情期间增加了近200人。群里经常有人讨论:“核酸检测结果怎么还不出来,好害怕”。作为被成功疏导走出焦虑的人,小天开始分享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带动群里的人相互沟通交流了起来。

宁素丽在做核酸检测登记。(受访对象供图)

宁素丽感慨,通过这次疫情,切实地觉得自己做了一回青年的知心朋友,“大家有什么问题都来找我们疏导,我们感觉挺荣幸的,也很感动”。

每天打电话,500个起

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像杜娅男和宁素丽这样在高风险地区工作的青年汇社工,最繁重的工作是一一联系曾经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人员,并安排他们尽快进行核酸检测。

从6月15日到6月17日,青年汇社工全程参与了大兴区的疫情防控数据排查工作。记得那几天,从早上上班到晚上10点多,就是不停地打电话,每天至少要打500个电话。

“打到后来嗓子都哑了,开始发炎、咳嗽”,杜娅男说。

大数据筛查出来的电话会分批发到杜娅男手里,一批有二十多页,每打完一个电话她都要在个人信息后做一个简单的标注,“路过,雨小点去做核酸”“单位统一下周去”“路过,不做”“路过,6月17在物业门口已做”……

做好这些标记,方便以后再打第二次电话进行核对。常常一页纸上有好几种笔迹的标注,这是不同人核对完的结果。

电话打过去之后,对方的反应常常无法预测。有的人会莫名其妙地发火,而社工们就成了出气筒。有时因为大数据筛查系统的不完善,同一个人的号码会分给不同社工,导致这个人一天之内会接到好几次同样的电话,这些不满也会把气撒给青年汇的社工。

杜娅楠在打电话做大数据筛查。(受访对象供图)

青年汇社工李傲男说:“遇到这样的人,会特别难受,得停下来喘口气,或者和同事相视一笑,聊两句,然后再继续打电话。”

更多的居民会在电话里表达自己的担忧:“我明明只是开车路过了,没有和陌生人接触,如果现在再去做核酸的话,反而可能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面对这些很实际的问题,李傲男会告诉对方,“核酸检测的地方会进行全面消毒,一米线也会让大家彼此保持距离,做好个人防护的话,感染性风险很小。检测完之后,自己放心,他人也放心”。

大数据筛查在此次新发地疫情中颇受关注,特别是在疫情前期。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中,大数据将早期病例精准锁定到新发地市场,及时发现传染源,为疾病控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外,对于发现潜在感染者,阻断传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人们不知道的是,大数据筛查出来潜在感染者后,还需要像李傲男、杜娅男、宁素丽这样的青年社工一一核实找到他们。

6月21日是父亲节,当天还在负责做核酸检测登记的杜娅男抽空给爸爸发了条祝福的微信,爸爸赶紧回复:“你快别发微信了,赶紧把手套戴上,做好防护”。

杜娅男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参与到了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中,一直坚持到6月。6月6日,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下调为三级,杜娅男开始准备关于垃圾分类的线下活动,然而6月11日晚上11点多,她接到电话,第二天线下活动取消,疫情形势有变,第二天需要到社区张贴关于疫情防控的通知,于是她又和众多其他社工一起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战疫中。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