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学
让文物更好地“诉说”红色历史
2020-09-15 09:39:35  来源:北京晚报

去年9月13日香山革命纪念馆和八处旧址正式对公众开放。开放一年来,约有182万人次游客前往香山八处革命旧址参观。其中仅开放至去年年末,就接待游客153.8万人次。今年受疫情影响,至8月30日共接待28.2万人次,开展义务讲解近万场次。

为了让革命旧址以最佳面貌呈现,一年来,香山公园对9000多件文物和展品进行不间断精心呵护,每日保洁、定期养护,让它们“全景式”生动呈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场景。

展品·养护

木质家具定时涂抹核桃油

除了周一闭馆,每周二到周日,香山八处革命旧址都开门迎客。在旧址里,有木制书架、皮质沙发、报纸杂志、布料等8大类9000多件文物和展品,供游客参观。

这9000多件文物和展品中,除了双清别墅的皮质沙发、藤椅等十几件重点文物需要专业养护人员定期养护,剩下的文物展品都由香山公园服务三队进行日常养护工作。

每天,香山公园服务三队的70余名在岗职工早早就到达了公园,在上午9点开门前做好准备。换好工装、戴好工牌后,他们要按照当天的分工开始对文物和展品进行日常保洁。抹布、掸子和吸尘器是他们最常用的“保洁三宝”,几乎所有的保洁工作都用得到它们。记者来到双清别墅时,双清别墅的工作人员于文凯正忙着对毛主席起居室的餐桌进行保洁,他用手中的抹布轻轻擦拭着文物和展品上的浮土。

抹布也有讲究,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配合掸子使用,才是对文物和展品最“友好”的状态。

香山公园服务三队队长代雅飞告诉记者,在八处旧址中,有的展室中展示的是木质家具,木质材料需要定时涂抹核桃油进行保养;金属器具需要每天查看,如果出现生锈的情况,就要用专用工具清洗后再涂抹凡士林;有的展品是床上用品,天气凉爽或出太阳时,工作人员就会将床上的被罩、床单等纺织品拿到户外通风晾晒;对于信件、报纸、书籍类的纸质展品,工作人员则会定期清扫上面的浮尘。“一般这类展品都裹着塑料皮,戴上白手套轻轻抹几下,就除尘了。”代雅飞说。由于纸张展品较为脆弱,天气闷热时,工作人员还要打开空调,为空间除湿,不让纸张受潮。

为了确保责任到人,顺利完成文物和展品的保洁工作,服务三队还专门制定一个保洁工作流程及标准,明确每一位员工的“责任田”和保洁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品·故事

拿着照片 比对“找父亲”

在众多参观者中,有些游客与展室中的文物或展品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还曾经发生了不少小故事。

去年10月,一位老年游客走进双清别墅东侧平房旧址,他哪儿都不看,唯独站在一张照片前久久不愿离去。双清别墅班班长姜楠走过去,轻声问老人需不需要帮助。“我想走近点儿,把照片看清楚,行吗?”老人指着墙上一张黑白照片对姜楠说。经过简单沟通,姜楠得知,这位老人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员,叫靳春耀,现在已经去世。1949年,他当时正好在香山做安全保卫工作。

“我就想对比一下我手机里这张,看看是不是同一个人。”这位老人手机里保存的,是他父亲当年的照片,他一直随身携带。“您别着急,我请示一下。”很快,姜楠向上级汇报了老人的情况,得到批准之后,她带着老人越过警戒线,走到照片跟前进行对比。家属最终的愿望达成,含泪感谢。

观众提问为讲解稿“加料”

在双清别墅的毛主席起居室内,有一盏特别的台灯,灯罩上盖了一块绿色的布。

“去年刚开门不久,就有游客问台灯为啥还要盖块布?”班长姜楠说,一开始,讲解员们也有点儿慌,因为此前准备的讲解稿中,并没有关于这块布的说法。讲解员不甘心就这么被游客问住了,分头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最后在一本史料书籍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毛主席在香山期间,经常要熬夜工作,办公桌上摆放的就是这盏台灯。一个深夜,警卫员请毛主席去休息,他却婉言谢绝,并且在台灯上盖住了一块布,遮挡光线,说既能让自己继续工作,又不影响警卫员休息。因为观众好奇而挖掘出的这个小故事,加入了日后讲解员们的讲解稿中。

未来·规划

将打造智慧景区 开展沉浸式体验

香山公园管理处表示,公园已研究制定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5年的工作计划,力争把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建设成为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一流的红色旅游胜地。

在硬件方面,将不断提升智慧景区的建设,利用VR、网络平台、5G、全息等技术手段,让市民游客实现线上参观、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游览模式。

在服务方面,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根据不同的参观需求,开展“定制菜单”式服务,推出不同的参观路线、学习主题的套餐服务,还将结合旧址本身的使用功能,推出体验式教学模式,变讲解服务为综合宣教。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