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学
活态传承,让花鼓绽放新时代的生命力
2022-03-22 09:43:0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花鼓艺术团2021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演出。张卓/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每当在舞台上表演凤阳花鼓时,一种自豪感便会在丁思文的心底油然而生。“凤阳花鼓是我们安徽滁州的民间艺术,是我们家乡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来传承。”丁思文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丁思文是滁州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市级传承人。从20世纪80年代起,滁州学院就开始了对凤阳花鼓艺术的挖掘、记录、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道琳介绍说,2006年,凤阳花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滁州学院进一步思考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社会责任,在2007年组建了“花鼓艺术团”,正式走上了凤阳花鼓的传承之路。

丁思文告诉记者,凤阳花鼓是一项综合的曲艺表演,对表演者要求很高。表演者左手拿鼓,右手拿鼓条,边唱边表演。凤阳花鼓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学生们刚开始学习这门表演艺术时都会觉得“有点儿土”“太老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凤阳花鼓有了更多的了解,便渐渐爱上了这门艺术。

“花鼓艺术团”的团员张卓在大学一年级时看到学姐们表演的凤阳花鼓,当时心里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在舞台上表演这么好看的节目就好了。”后来,她如愿被选入了“花鼓艺术团”。“最初我只是单纯地被好看的节目吸引,后来越来越能感受到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也越来越喜爱这门民间艺术。”张卓说。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凤阳花鼓,滁州学院每年都会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活动,利用到各大院校演出的机会,传播凤阳花鼓的艺术精髓。“我们不仅送去了精彩的凤阳花鼓表演,还会在演出中穿插现场教学。参与活动的同学,我们还会赠送精美的凤阳花鼓。”丁思文说。

“花鼓艺术团”在每个学校的演出都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这让“花鼓艺术团”的学生们也有了传承这门民间艺术的使命感。“花鼓艺术团”团员柯静告诉记者,每次演出时,台下的观众反应都非常热烈,这让她感到特别自豪,也让她更加渴望去深入学习凤阳花鼓这门非遗艺术,把它发扬光大。“只要我能跳得动,我就会一直跳下去,把这门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

让丁思文最难忘的,还是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后的群众游行中,“花鼓艺术团”的4名同学登上了“美好安徽”彩车,向全国人民展示凤阳花鼓的风韵。“那天大家都守在电视机前。我心情格外激动,当看到学生乘坐的花车缓缓驶来,我的眼泪‘哗’地一下就流下来了,特别骄傲和自豪。”丁思文回忆说。

丁思文从事凤阳花鼓的传播工作已有10多年,这期间,她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块瑰宝需要我们来传承,但是在传承中也不能一成不变。”丁思文说。在她看来,无论多么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果只是一成不变的继承,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现在传承的凤阳花鼓,也是经过每一代花鼓人的创新,一点点发展到今天的样子,所以我们也要把凤阳花鼓与新时代融在一起,这才是活态传承,才是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丁思文说。

为了让凤阳花鼓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下去,滁州学院开展了很多活动。丁思文介绍说,“花鼓艺术团”的同学们每年都会定期到社区小学开展凤阳花鼓的教学活动。为此,丁思文特意编排了一套“花鼓健身操”,将凤阳花鼓的身段元素提炼出来,与健身操融合在一起。“花鼓健身操”代替了小学传统的课间操,孩子们可以边做操边学习凤阳花鼓,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学习了传统文化艺术,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据了解,“花鼓健身操”已经在滁州当地各所小学推广开来。

为了让全国小朋友都看到凤阳花鼓的魅力,今年,丁思文还创作了凤阳花鼓的少儿舞蹈,并入围了全国舞蹈比赛。

李道琳介绍,滁州学校依托高校的优势资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传承凤阳花鼓文化。“请进来”的是优秀的师资力量。除丁思文外,学校还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代表性传承人孙凤城为客座教授,为师生传授传统凤阳花鼓技艺。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了3位凤阳花鼓的市级传承人。近年来,学校还先后从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高校引进近10名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

“走出去”靠的则是强大的文化自信。2021年,滁州学院在线上和印度尼西亚的1300余名华裔青少年共同交流了凤阳花鼓技艺。

此前,学院也在积极进行对台交流,弘扬凤阳花鼓文化。2019年,滁州学院“花鼓艺术团”赴台湾地区大、中、小学进行文化巡演,演出非常成功,得到了台湾观众的高度认可。

回忆起这次巡演,丁思文记忆犹新,她说,“演出开始时,就能听到台下有人跟着在哼唱这个曲调,因为凤阳花鼓的曲调已经响遍大江南北,大家都耳熟能详。”

台湾地区与大陆同根同源,这种文化上的共鸣让李道琳十分感动,也让她看到凤阳花鼓的传承还有进一步升华的空间,让她更加坚信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凤阳花鼓在新时代的新传承和新发展”。

“滁州学院将继续挖掘凤阳花鼓的多种表演形式,让它更加贴近青少年,贴近人民日常生活。”丁思文说。她希望借由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这个平台,向全国更多的青少年传播安徽凤阳花鼓这一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培养更多非遗观众,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和学习凤阳花鼓,也让更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世代相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春色正中分
下一篇:90后团队求解“指纹之谜”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