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五号带回“月壤”1731克,每一个数字都有特殊意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香港6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今天下午,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活动走进香港大学,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谈及嫦娥五号获取的1731克月壤时说,其中的
2021-06-24 08:33 -
天津医科大学迎来70华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春艳)七秩芳华,弦歌不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天津医科大学迎来70华诞。天津医科大学诞生于1951年,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启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建设征程
2021-06-23 09:03 -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故事落地
图为舞剧《五星出东方》剧照。本报记者 贺 勇摄尼雅考古现场,鲜艳如初的汉代织锦护臂从黄沙中显出真容,仿佛打开了一扇穿越历史的时空之门:汉朝将士奉在戍边前得到御赐的五星出东方护臂。在大漠深处,奉和西
2021-06-23 09:02 -
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献上昆曲古琴“良辰美景”
演出照片 恭王府博物馆供图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昆山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
2021-06-22 09:23 -
吴山明美术馆杭州开馆 吴高岚:父亲遗愿终于实现
每一幅画作前,都围着静静欣赏的观众。 童笑雨 摄中新网杭州6月19日电 (童笑雨)父亲去世前,几乎天天在想如何把美术馆建好。今天,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6月1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吴山明美术馆开馆仪式上,吴
2021-06-22 08:56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 进驻天和核心舱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2021-06-21 15:12 -
百年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经典名作上海展出
新一代陶瓷作品融汇中西方之美。 上海璟通艺术中心供图中新网上海6月19日电 (记者陈静)19日正在此间举行的《年轮——璟通百年陶瓷展》呈现了近百年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经典名作,红色的光辉陶瓷美术家当代陶瓷等
2021-06-21 14:29 -
首座“国字号”运河主题博物馆在扬州建成开放
这是6月16日拍摄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孟德龙摄)新华社南京6月16日电(记者蒋芳、朱筱)从空中俯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造型如同一艘巨型船只,融入风帆元素,停靠在三湾古运河畔
2021-06-18 09:01 -
飞天圆梦的辛酸与光荣
6月1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下达命令,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即将开启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并将成为中国载人
2021-06-18 08:56 -
“大克鼎”就位 静待“大盂鼎”上海重聚
6月15日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搬家,位于上海博物馆一楼展厅内的大克鼎完成布展,静待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在上博二楼举行的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重聚。据悉,本次展览将展出自殷商晚期
2021-06-16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