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万里之遥,命运与共——中国白衣天使传递医疗援非的深厚友谊
2020-06-02 09:36:00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乘专机抵达津巴布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长沙6月1日电(记者帅才 明星)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医生罗开忠日前到塞拉利昂的一家医院看望产妇萨瓦兰和她的宝宝,送上药品和婴儿用品。

萨瓦兰是中塞友好医院的一名护士,去年6月,第21批医疗队进驻中塞友好医院,她被分配到内科协助罗开忠开展工作。得知罗医生是感染科医生,萨瓦兰告诉罗医生她是乙肝患者,婚后不敢生小孩。罗开忠给她制定了治疗方案,系统治疗两个月后,萨瓦兰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感到很担心。

罗医生告诉萨瓦兰:“在孕期接受合理治疗,你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传播基本可以阻断。”5月22日,萨瓦兰顺利诞下一名健康的女婴。

“我们离开家人,不远万里来到非洲救死扶伤,是因为心中的信仰。”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祝益民说,1973年,湖南省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47年来,湖南省援非医疗队诊疗患者逾80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20万余台,培训当地医务工作者8000多人次。

祝益民说,47年来,湖南先后实施了“光明行”活动、妇幼健康工程、泌尿外科对口医院合作8个援外创新项目。先后派出16批83人赴非洲受援国开展援助任务,捐赠1300多万元的设备,向近万人提供免费义诊服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第一支援非医疗队队员张友明在阿尔及利亚援非历史图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第一支援非医疗队队员张友明曾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产科医生。如今已退休的她告诉记者:“我曾在阿尔及利亚医疗援非两年半,成功实施了上千台手术,帮助很多非洲孩子平安来到世界。”

近日,为协助非洲抗击疫情,中国白衣天使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5月11日,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12名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救治经验的医务人员,携带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捐赠的医疗防护物资乘机直飞津巴布韦,开启了医疗援非之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彭玥就是其中的一员,她说:“我们走访了津巴布韦的医院,和当地医护人员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目前津巴布韦的新冠肺炎患者分散在各地,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对病人进行远程会诊。”

湖南省脑科医院中医专家江志超近期在津巴布韦指导当地群众运用中药抗击疫情。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在津巴布韦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改造医院,帮助津巴布韦制订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目录。我们向当地群众介绍服用中药的方法及其功效,教他们如何使用中药香囊。”

近年来,湖南省搭建卫生援外平台,援外医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向华介绍,湖南省人民医院自1973年开始参与援非工作,派出的医务人员专业包括妇产科、检验科、药剂科、骨外科、眼科等。

2014年,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严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黄燕和40多名医务人员一起奔赴塞拉利昂,开展病例救治和疫情防控。

黄燕说:“当时当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不断增加,塞拉利昂的医院却是空的,当地没有医生留在医院,只剩下几名临时护士。为了抵御病毒,来自中国的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酷暑中身穿厚重的防护服,24小时轮流值守,接诊的埃博拉患者全部被治愈。”

“在塞拉利昂的医院,我们看到了援外医疗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解除病痛的希望,他们用不标准的英语和我们道谢,这就是援非医疗队的意义。”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生江海波说。

湖南47年的援非医疗为中非人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医护人员面对疫情险情生死无惧,面对灾难困难义无反顾,展现出中国医生的奉献精神。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