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以“以体树人”为使命,让更多孩子上场比赛
2023-12-04 09:19:48  来源:公益时报

2023年,在贵州省,越来越多的孩子正走向篮球场。篮球为学生成长赋能,令家长、学校、社会都感受到了欣喜。

4月,“以体树人杯”贵州省小篮球邀请赛在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比赛邀请了织金县、榕江县、兴仁市、黎平县、贵定县的11所学校的22支队伍近200名学生参与。曾经,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厌学情况,但随着孩子们逐渐投入到体育项目中,情况悄悄变得不同了。“孩子们在体育中找到了自信和闪光点,这样的自信用在学习上,成绩也提高了。作为一所乡镇小学,我们用体育留住了孩子们。”带学生参加比赛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塘房小学校长吴雄表示。

这是蔡崇信公益基金会蔡崇信以体树人教育联盟项目活动的侧影。自2019年启动以来,项目旨在“让更多孩子上场比赛”,通过“全员体育赛事”“人人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等项目策略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探索以体树人、体教融合的教育模式。

聚焦青少年体育公益以体树人,既是当下的社会需求,也与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发起人蔡崇信有密切关系:作为一位运动爱好者,蔡崇信认为,体育运动是培养团队精神、抗压性、竞争意识、个人领导力和品格的重要方式。

家校社协同,“让更多家长上场”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的探索自2018年年底开始,多年来,以“以体树人”为使命,秘书长李海市亲历了项目历程。

早期基金会与受助学校达成共识,通过支持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来帮助孩子们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修操场、建场地、捐器材,支持培训。

随着以体树人理念实践的不断深入推进,“体育精神更强调的是人人参与”这一理念逐步清晰,即确定了“让更多孩子上场比赛”的愿景。2019年4月,蔡崇信以体树人教育联盟正式启动,以体树人教育联盟的项目策略包含开展全员参与体育赛事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目前,除了前文所述的贵州省外,项目已覆盖全国12个省市区的84所学校,帮助11万余名学生上场比赛。“希望学校能够为每个孩子提供上场的机会,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出彩。”李海市表示。

“蔡崇信以体树人教育联盟”项目组织的盟校活动: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乜洞小学的三年级小朋友们登上CUBA总决赛赛场

越来越多孩子的涌入参与也推着各参与方的脚步,同时,更要求项目组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观察整个体育教学生态。他们发现,校长是一个关键局部。

天南海北的校长管理风格大不相同:有的偏学术风格,擅长梳理经验和理念;有的偏教学实践,倾向于用实践经验指导更多实践;还有的则更为综合,通过不断深化体育教育创新及学科融合,给学校带去全面发展的可能。尽管风格不尽相同,但校长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通过体育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基金会深信,一位具有体育精神的校长,不仅会带动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可以影响学校的精神面貌与活力,为同学们更长远的未来人生奠基。

2019年7月,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正式启动,项目每年寻找10位具有体育精神的校长,为每人提供总计50万元的资助。近期,随着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40名校长在湖州南浔双林镇虹桥弄蔡宅的参访结束,历时半年有余的第四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评审也到了尾声,最终入选的10位校长每人将获资助50万元。

同时,项目联合专家智库,帮助入选校长进一步总结、提炼其以体树人的教育模式和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带动更多人成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同行者。

整个过程也在悄然改变着家长和全社会的体育教育意识。在丰富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体育也影响着孩子们的综合素养,随着不少孩子文化成绩的提升,一些对体育“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固有偏见被打破。

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在体教融合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23年1月,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发起“一起上场”家长参与体育计划,支持学校(含家委会)、社区、教育公益机构、体育俱乐部以及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运动,推进协同发展,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场运动。目前项目共支持了18个公益项目,每个公益项目获得5-20万元不等的资助。

带着创业思维去运营公益项目

一个基金会的关注领域与其使命愿景直接相关,项目背后,则体现了运营团队对项目生态、各参与方、资源对象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和理解。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对于项目生态中利益相关方的洞察和研究,极致地体现在他们的独特工作信条上: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表述,溯其来源,见于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一书,著作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为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基层社会的概述和分析,从基金会项目直面的群体看,也具有很强的“基层”特征:村办学校的体育教师、校长、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家长、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当地合作伙伴的项目执行人……“这无形中对基金会产生了要求,我们在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和合作意向的时候,是需要具备一种‘对话’基层生态能力的。”李海市表示。

如何建立这种能力?李海市认为,“并不是项目想法、内容越新潮越好。”不仅需要知道核心参与方和其职责范围所在,还要了解对方位于领域怎样的生态关系中、有哪些关键因素影响着工作开展。“这对一个年轻团队既是挑战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在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有些优势和特征自团队组建之日起就已经具备,且与发起人关联较大,如互联网文化基因,具体体现在基金会项目工作逻辑和模型构建上;而发起人的全球化经验和对宏观环境的洞察,让基金会兼具国际化思考维度。在蔡崇信公益基金会,许多成员都有过创业经历,因此在保有互联网和国际化风格的同时,创业思维也是团队底色:让基金会得以因地制宜,更好地理解受益人、利益相关方需求。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的项目服务团队由两部分组成:基金会自身团队和项目运营合作伙伴。目前,基金会有十余个深度合作伙伴团队,“在合作与磨合中,合作伙伴逐渐建立认可与信任,并能在工作中代表基金会的价值主张,这也是一个需要耐心的长期过程。”带着创业思维去建设一个保持冷静、具备强大的洞察力和执行力的基金会团队也是永恒的主题。就目前而言,李海市认为,团队已经成型,且步伐一致。

在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看来,如果合作伙伴因为其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而找到他们,这是对基金会的一种否定。他们更希望发生链接后,合作双方都发生变化、创新和发展。

持续传递“以体树人”精神

关于未来,李海市坦言,基金会依旧会紧紧围绕青少年体育公益这个核心方向不变。除了项目本身,持续有效地向外传递“以体树人”理念、方法和精神也尤为重要。

目前,基金会正在考虑并逐步推动与影响力相关的工作,例如对项目的评价体系建设。李海市认为,做好评估模型,让项目参与方借助成熟的模型完成对自身的评价,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明晰方向,不仅是必要工具,更体现了公益与商业的重要差异化。目前,基金会已经对一些项目开展了初步评估工作,借由一些简单、可视化的方法论和行动的指南,包含对心理、身体、文化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帮助学校快速理解、并及时调整体育教育策略方向。

对于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李海市表示,基金会将继续从校长项目里汲取优秀的方法经验养料,连同基金会自主研发的课程等教材工具,以更丰富、有效的方式供给给学校、家长群体。基金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校长群体中能树立起一个又一个标杆,借以发挥影响力,包括对当地教育工作者产生更广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校长们都非常有意愿、有情怀、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需要基金会去推动的是,联动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媒体和校长们去分享方法论、策略性的内容,一起行动起来,这会是未来两三年基金会的一个重要方向。”李海市表示。

“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活动:图文并茂,校长们正在制定一套符合自己学校的体教融合实施方案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通过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蔡崇信以体树人教育联盟以及“一起上场”家长参与体育计划三个重点领域的项目实践,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家长、学校、社会,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三个重要参与主体协力共育,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养成。

不难看到,随着一些更加细微的关节被打通,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矩阵化“家校社”体育教育模型初成。

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renwuguandian/2023/11/25801.html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