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重庆:爱心车队队长曾凡彬的11年公益人生
2024-02-26 09:25:12  来源:央广网

起初只是准备骑行天下,却一头钻进公益,一做就是十余年。在他的倡议带动下,重庆公益爱心车队人数已达600余人。

一头钻进公益的曾凡彬(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他就是曾凡彬,1968年10月出生的,现在是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的一名职员。11年来,他和爱心车队踏遍了重庆、四川、贵州等山区学校30所,资助山区儿童3500余名、孤寡老人450余名,捐赠物资价值50余万元。

2023年,曾凡彬荣获2023年第四季度“重庆好人”称号。

一份执着地坚持

雨幕下,蜿蜒的黄土路盘旋在青翠的山间,除了这条硬“踩”出来的土路,周围杂草丛生,几乎“无路可走”。黄土路崎岖不平,碎石与土混合,即便是摩托车行驶起来也是颠簸不已。加上大雨倾盆,载满物资的摩托车胎不停打滑,上下坡只能推车前行。不小心滑摔一下,连车带人浑身是泥、浑身是伤。

回忆起第一次前往贵州黄莲乡安星村小学送爱心,曾凡彬依旧历历在目。2013年,刚买了人生中第一台摩托车的曾凡彬组建起摩旅自驾车队,踏上了骑行天下的梦想之旅。

“本是打算旅游赏景,没想到一进山就见到了黄莲乡村的孩子,从此一头钻进了公益。”他说,“我忘不了孩子们冻得通红的手脚、渴望知识的眼睛。”

曾凡彬把爱心送到孩子们手里(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黄莲乡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曾是贵州省的深度贫困地区。骑行完回家的曾凡彬睡不好觉,脑子里总是想着山区孩子。

“当时村里有八九十个小孩,每天5点就打着火把、带着烤土豆出门,翻山越岭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学校。放学回家又是快三个小时,脚上都没双好鞋。”曾凡彬说,当时他突发一个想法——给孩子们带双好鞋。

花光在车队募捐的三千多元钱,他按照孩子们的年龄买了衣服、鞋子和文具,和队友们冒着大雨行驶十余个小时,连推带拉,才将东西运到了安星村小学。遇上一家孩子多、孩子小的,他就把物资扛上,一路翻过两座大山、走了3个小时,给孩子们送到家。捐赠当晚,曾凡彬就睡在村小教室里的拼凑桌上,心里又酸又踏实。“酸的是孩子们苦,踏实的是他们有了好鞋好衣服。”曾凡彬说,“那一刻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让孩子们都有好鞋好衣穿。”

一颗种子的萌芽

11年来,曾凡彬的足迹遍布大山深处。与他同行的摩托车历经风霜,先后进修车厂20余次。曾凡彬也变成了医院的“常客”。

“左腿小肚的烫伤是去贵州路上滑了,摩托车倒下来被烟筒烫的。膝盖下的擦伤是去酉阳上坡的时候摔的。”对曾凡彬来说,身上的伤疤就是山区的故事。

曾凡彬在工作(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去凉山阿尔瓦觉见到了一个“小鼻涕”,在酉阳两罾乡认识了瘦瘦小小的“小个子”,巫溪兰英乡的“小妹”特别爱笑……每个伤疤背后都有一个山区故事,也代表了一群山区孩子。数着这些伤疤,他心里带着甜、脸上带着笑。曾凡彬幼时条件艰苦,得益于好心人的资助才读完了初中。

由此,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在看见黄莲乡孩子们的第一眼,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善意的种子破土而出。11年公益路,每一次选择捐赠学校,都是曾凡彬前往实地考察确定,每一次的捐赠物品,都是他奔波购买、参与打包。心中的大树早已茂盛葱郁,开出了芬芳花朵。

多年来,曾凡彬理清明细、公布账目,确保所有善款均用于捐赠物品购买。其余所有支出都是他自掏腰包,把大多数的工资投入到公益中去。

“即便生活拮据点,也想让孩子们穿好点。”他笑道,“做公益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收获远比你付出得多。”

特别是在翻看过往照片和视频时,曾凡彬笑容灿烂、眼里带着光,那都是他过去十余年无数温暖瞬间的见证。

一份爱心的传递

“曾老师干啥子都是冲在第一个,我们经常都是跟着他的背影走。”

“自从我们认识以来,他最大的个人支出就是把摩托车换成了汽车,只是为了方便跑长途、运送物资。”

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是周围人对曾凡彬的一致评价。

在他的带动下,600余人参与到这个非营利性质的社会爱心公益团队中来。车队也正式更名为重庆公益爱心车队,将送爱心作为出行主要目的。

曾凡彬资助孤寡老人(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截至目前,曾凡彬和爱心车队踏遍了重庆、四川、贵州等山区的30所学校,资助山区儿童3500余名、孤寡老人450余名,捐赠物资价值50余万元。他还独自帮助2名困难学生实现了求学梦。

时代在发展,爱心也前行。据了解,爱心车队全部由汽车组成,不仅能运送更多物资,也将爱心送达了更远的山区。同时,曾凡彬利用互联网,开启了送爱心活动现场直播,温暖故事触动了全国各地网友,引来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不断加入。

11年不忘初心。曾凡彬笑道,“我想成为曾经见过的那束火把,照亮孩子读书路的同时传递温暖,护佑他们健康成长。

https://cq.cnr.cn/xwsd/20240223/t20240223_526605858.shtml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