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多特瑞提供公益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2025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在北京举行。
聚焦“企业公益营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辩题,正反方8位辩手展开精彩辩论,观点交锋,引发了现场观众和网友们的思考与热议。
最终,支持“利大于弊”的正方辩论队取胜,获“最佳辩论队”称号,正方三辩刘权为“最佳辩手”,直接晋级2025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致辞中表示,企业公益营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价值融合的典型现象。一方面,它被视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公众信任的有效途径。通过公益营销,企业不仅能够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还能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另一方面,它也伴随着诸多争议,当公益成为营销的“包装”,或善意被商业动机“裹挟”,过度商业化、缺乏透明度的行为,不仅难以产生真实的社会效益,更会损耗公益公信力,加剧公众对企业的负面认知。此次辩题是华夏时报社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发展关系的长期观察,他期待各位辩手的精彩交锋。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宋厚亮在致辞中提到,公益辩论赛是思想的碰撞,有助于反思公益发展的逻辑和价值观,甚至能为更多公益行动提供指导。他期待通过8位辩手的对话,探寻商业与公益的共生之道。
随后,在双方对辩环节中,正方二辩、《华夏时报》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丁誉淇,正方三辩、中国狮子联会教育培训委员会2025—2027年度主席刘权,反方二辩、自由公益人马保国,反方三辩、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书华,先后针对“公益营销是否会挤压边缘化草根社区的行动”“若没有公益营销催生的社会监督,自律性薄弱的企业是否更容易催生问题”等论点,展开提问和反击。
结辩环节,正方四辩、长沙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兼项目办主任黄灿总结称,不能“因噎废食”,公益营销虽不完美,但它是当前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公益模式。反方四辩、百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唐昱州则表示,他们反对将公益工具化、商业化,因为“看本质,公益营销是带毒的蜜糖;看现实,信任崩塌没有赢家;看生存,我们输不起这场豪赌”。
华夏公益辩论赛首席评委、媒体人、纪录片制作人王世军在点评时提到,这场辩论赛并非排斥企业介入公益事业,而是要找到企业在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力量的最重要边界点。他呼吁更多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并在透明规范、平衡商业追求与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之间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现场互动环节,2025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反方一辩、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傅敏进行了分享:“真正的危险并非公益营销本身,而是两种极端倾向。我认为最理想的路径是建立三层防护:第一是设定法律层面的披露标准;第二是在文化层面培育理性捐赠观;第三是在技术运用领域,利用区块链实现全流程的溯源追踪。”
智慧交锋,辩以明志。2025华夏公益论坛将于12月下旬在北京举办,届时,2025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也将举行,期待共赴下一场公益思辨之约。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a/202509/18/WS68cbbf99a310f072577492e7.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钱大妈久久公益节:时间就是美食,一起好好做饭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