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右)在火炬传递前与志愿者交流。当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传递。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2月9日,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一位冬奥会志愿者的睫毛上结出冰珠。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2月10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志愿者在选手出发后清理赛道。
本报记者 伊 霄摄
2月4日,在奥林匹克塔西侧的景观大道上,志愿者将醒目的导引标识贴在胸前。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2月9日,在首钢滑雪大跳台进行的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开始前,赛区志愿者迎接集体乘车前来的观众。
影像中国
2月11日,志愿者在张家口赛区为外国记者服务。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北京冬奥会各项比赛正紧张有序进行,赛场内外的志愿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从竞赛场馆到闭环驻地,从媒体中心到社区街道,从赛事保障到防疫安全,志愿者奔忙的身影绘就赛场内外独特的风景线。
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参与者踊跃,在1.9万名赛会志愿者中,35岁以下的占94%,服务范围涵盖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几十个业务领域。悉心服务,尽显热情周到;情暖赛场,展现奉献精神。一身“天霁蓝”,一颗火热心,一张张灿烂的青春笑脸,为冬奥盛会增添亮丽色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口市公共场所投放的AED数量已达1089台
下一篇:把《奥林匹克圣歌》唱给世界听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