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益
“下绣花功夫”植树护绿
2022-03-28 09:59:07  来源: 光明日报

“下绣花功夫”植树护绿

——河南郑州三代绿化人话初心

光明日报记者王胜昔崔志坚

九尽冬去,春回大地,又是一年植树好时光。

3月10日,在河南省郑东新区,“风里来雨里去”的绿化工人聚在一起,欢庆自己的节日。从2016年开始,郑东新区已经连续7年举办“绿化工人节”,一批批双手沾满泥土的绿化工人胸戴大红花,登上领奖台,接过金灿灿的荣誉证书,笑开了花。三名绿化工人陆续登台,讲述了植树护绿的故事。

“我来自开封尉氏县,打小听着焦裕禄书记的故事长大,当过下乡知青,干过村支书,任过信访局长,有着50年的党龄……前半生尽心履职,后半辈植树护绿,都是在为人民服务。”60多岁的柴秀芩走路风风火火,讲话快言快语,干活干脆利落。三年前,她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公园中散步时,遇到绿化工人举行技能比武,闲不住的她便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

顾不上家人反对,2019年9月,柴秀芩来到郑东新区郑新建投管养公司,在这家国企干起了绿化工人。她把一块10亩大的荒草地变成了“试验田”,挖坑、种花、浇水,一个人忙活了一年多,最终把荒草地变成了游人如织的街头公园。

2021年年初,柴秀芩开始担任绿化组组长。她把22人的队伍,分为4个小组,党员担任小组长。苦活、累活、急活,她带着党员先上,边干边讲焦裕禄书记的故事,“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每天,上班集合宣誓,下班开会总结,一周一次学习培训,她把队伍带得生龙活虎,绿化搞得有声有色。

“去年,我管养的高铁公园来了40多拨同行,他们问我有啥诀窍,我就两个字:热爱!可以说,我每天睁开眼,就开始琢磨咋把管养区域弄得更出彩,我把绿化当成了一份事业!”今年50岁的铁艳平曾是一名下岗工人,2014年来到郑东新区,从一名绿化工人干起,沿着现场管理员、生产主管、项目经理的轨迹一路攀登,在绿化管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工作乐趣、实现了人生价值。

“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带着400多名工人,负责郑东新区220万平方米的绿化管养,在每次综合评比中,我们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打造出了一个个标杆项目。”铁艳平说,白天她跟着工人在实践中学,晚上请教老师跟着书本学,几年下来,她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2019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暴风,铁艳平管养区域内400多棵树木被吹倒,她三天三夜没休息,带领工人把倒下的树木扶正修整,因为抢救及时,一棵树都没死亡。去年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中,她带头冲锋在前,带领工人清理出几十车树枝,顺利完成了管养路段的抢险保通工作。

辛勤的付出也有了收获。铁艳平在郑东新区市政园林局组织的绿化管养精细化管理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2018年,她住进了郑州市的公租房,从一名“郑漂”变成了“郑州人”,她的干劲更足了。

越来越多的青年也加入绿化队伍中。“我在大学学的就是园林工程专业,压根儿没想到,参加工作后发现学的东西不够用,这几年郑州提出实施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城市管养要‘下绣花功夫’,可以说绿化工人默默地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年轻人要向老一辈绿化人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让东区变得更美更靓。”90后绿化工人董菁说。

自2015年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毕业后,董菁就加入郑新建投管养公司,从一名内勤干起,目前担任生产技术部主管。她和公司的20多位年轻党员组成了青年党员先锋队,在七里河畔打造了“青春心向党”管养示范区,尝试采用新技术、新管理来打造新标杆。

郑州市园林局总经济师赵继光感言,城市之美,美在绿色,美在绿化人的辛勤付出。过去一年,面临着特大暴雨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郑新建投管养公司以党建引领,充分调动老中青三代绿化人的工作积极性,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6日02版)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