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中国好人”潘黎:反诈战线的“云端卫士”
2025-07-23 10:16:00  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白云 实习生 王玉林 通讯员 唐时杰)在武汉反诈一线,有这样一位民警,他如同一柄利刃,斩断诈骗分子的黑手,守护着群众的财产安全。他就是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潘黎,不久前成功入选2025年“中国好人榜”。这份荣誉,是对他多年来深耕反诈领域、无私奉献的高度肯定。

屡破大案,淬炼反诈尖兵

2017年,潘黎正式投身反诈工作。彼时,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新套路、新花样不断翻新,给打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但潘黎没有丝毫退缩,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迅速投入到这场与诈骗分子的“智力较量”中。开启争分夺秒的工作模式,整日与海量数据和线索为伴,深挖每一个细节,剖析诈骗分子的作案逻辑、资金流向和组织架构。

2022年,在一次上门预警劝阻工作中,一位72岁老人的遭遇引起潘黎的警觉。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他意识到背后可能隐藏着特大犯罪团伙。随后,他带领团队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摸排,成功揭开一个横跨武汉、长沙、南京、北京4地,分支机构遍布全国19个省份及4个直辖市的犯罪网络。收网行动中,警方三地同时出击,潘黎冲锋在前指挥抓捕,抓获119名嫌疑人,涉案金额7.8亿元,冻结资金1.45亿元。这起案件成为当年湖北省侦破的最大养老诈骗案。

此后,他又在“荐股诈骗”“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等重大案件中屡立战功,累计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1600余人,打掉50人以上犯罪团伙16个,成为反诈战线上的“尖兵”。

创新破圈,开拓反诈阵地

在自媒体兴起的短视频、直播时代,网络媒体成为更快、更高效的反诈宣传途径。潘黎紧跟时代,大胆创新,当起“网红主播”,以新颖的方式拓宽反诈防线。

为提升宣传吸引力,他每周构思趣味直播主题,开展“沉浸式”紧急拦截劝阻直播。一次直播中,得知有老人陷入诈骗陷阱即将转账,他立即与同事赶往现场,镜头实时记录下这场与诈骗分子的“生死时速”,成功阻止转账,直播间最高峰79.2万人在线观看,反诈短视频被国家反诈中心等新媒体平台转发,累计播放量1.7亿人次,获得了极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除直播外,潘黎还深入研究新型诈骗“底层逻辑”,将其拍摄成短视频。2021年,他揭露的“支付宝注销诈骗”骗局获央视关注并播出;其国家反诈APP科普视频在抖音创下2400万播放量、2万评论、32.3万收藏、9万转发的佳绩,让反诈知识在网络广泛传播。

线下,潘黎也积极走进学校、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开展防诈知识宣讲。在校园里,他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在企业和机关,他针对职场人士的特点,分析常见的诈骗手段,传授实用的防范技巧。每一场宣讲都受到热烈欢迎,大家对他的专业讲解赞不绝口。

经验共享,助力薪火相传

潘黎深知,反诈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在打击犯罪和宣传反诈之余,他还钻研破解各类新型诈骗手法和套路,认真分析梳理案情、总结工作经验,分享给战友们。他编写的《打击接触式“色诱”诈骗案取证思路》《电子物证在命案及新型网络犯罪中的应用》等文章在公安部刑侦辑刊发表,为各地公安机关侦破同类案件提供宝贵借鉴,成为刑侦行业的“先行者”。 年轻民警遇到复杂案件时,总爱向潘黎请教。他总是结合具体案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从海量数据中锁定线索,如何在复杂的证据链里找到突破口。在他的耐心指导下,不少年轻民警快速成长。

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消息传来时,潘黎正在分析新的诈骗线索。面对荣誉,他淡然一笑:“荣誉属于每一个在反诈路上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网络犯罪不断升级的今天,潘黎依然像永不疲倦的哨兵,守护着群众的“钱袋子”,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

http://news.cnhubei.com/content/2025-07/21/content_19352806.html

编辑:闫玉茹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