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市瓯海区景山街道,你或许曾与她擦肩而过——她总是步履匆匆,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眼中有着比岁月更年轻的光亮。很多人熟悉她,因为她是那个总是亲切招呼、热心肠的“宋大姐”。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看似普通的退休干部,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拥有从国家级到区县级40余项荣誉——她是瓯海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区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宋玲华。
这位将退休生活过成公益长征的共产党员,用二十年不间断的善意,重新定义了奉献的意义。她说:“很多荣誉其实不是我个人获得的,是共同努力得来的,我们还是要向前看。”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位七十二岁老党员不变的初心。
她是迷途少年的“点灯人”
自2004年退居二线以来,宋玲华把最深情的目光投向了需要帮助的人。她在全省12个监所开展“人性关怀”帮教,甘当“代理家长”,为失足青少年送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温暖。四川少年小林16岁误入歧途,宋玲华以个人信誉为他担保,争取到“附条件不起诉”的机会,还帮他联系工作、购置生活用品。十年陪伴,让小林从“迷途羔羊”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2015年,她创立“宋大姐帮教室”,将帮教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让更多迷途者找到了回归社会的路。
她是寒门学子的“守护者”
尽管夫妻俩靠退休金生活,遇大额支出还需贷款,但宋玲华面对困难群众总是倾力相助。她累计捐出个人积蓄62万余元,帮助了无数寒门学子和困难家庭。作为瓯海老年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她发动老年大学同仁捐资5万余元,与泽雅山区小学结对帮扶。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她风雨无阻奔赴山区,不仅送去助学金和学习用品,更用慈爱之心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值得一提的是,她将所获荣誉奖金悉数捐献,定向帮扶困难青少年。
她是绿色生活的“倡导者”
面对“白色污染”,宋玲华用一台缝纫机和无数废弃布料,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环保征程。在60多平方米的居室里,她利用休息时间“变废为宝”,亲手缝制环保袋。尽管身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她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制作,累计投入6000多小时,制作并送出环保袋超过3.7万个。这些承载着“绿色生活,循环利用”理念的袋子,通过最生活化的方式,将环保意识植入千家万户。
她是党的声音的“传播者”
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后,宋玲华将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新使命。她独创“站着讲、走着讲、互动讲”的方式,用六种方言将党的政策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尽管声带变得嘶哑,她仍坚持宣讲,截至2025年8月,已义务宣讲1400余场。
岁月或许会改变容颜,但从未改变她眼底的光和心中的火。宋玲华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告诉我们:真正的年轻,在于始终奔流的热血,在于永不褪色的善意。在景山,她不再只是一个名字,更成为一种精神的注脚。
来源:学习强国温州学习平台
原标题:温州人丨今天我出镜·宋玲华:将退休生活过成公益长征
https://news.66wz.com/system/2025/09/21/105700796.s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