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起针,用短针勾6次,帽子第一圈就勾好了……”在湖南“美丽工坊”工厂内,一群残疾人学员正围坐在一起,用灵巧的双手钩织着五彩斑斓的毛线花朵。一针一线,穿梭交织,这一个个跃动的针脚,不仅编织出了生活的绚烂色彩,更勾勒出一幅残疾人群体逐梦前行、绽放光彩的动人画卷。
近日,湖南福彩“福泽潇湘·助残圆梦”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公益项目启动。记者跟随项目组走进湖南省残联“美丽工坊”工厂,与福彩业主、彩民代表等众多爱心人士共同近距离见证福彩的公益力量,感受那份温暖与希望。
(图为:残疾工人们在制作福彩定制手工编织扇)
圆梦:为“折翼者”插上翅膀
“快看!这个向日葵太阳帽好看吗!”一踏入“美丽工坊”内,便能看到一排排整齐排放的编织品、饰品、针织品和刺绣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公众代表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
在人群中,90后女孩徐礼珍格外引人注目。她双手高高举起湖南福彩定制的文创产品,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徐礼珍因患有先天性侏儒症,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参与工作,年少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养活自己”。
而如今,她的这个愿望实现了。“现在有了收入,我能保障基本生活了。大家身体状况不同,所以我们上下班时间相对灵活,我还能去学校接女儿放学,手头有钱了,还能在回家路上给她买玩具。这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快乐。”徐礼珍笑着说道。
(图为:徐礼珍在制作福彩定制手工向日葵太阳帽)
徐礼珍的故事,是“福泽潇湘·助残圆梦”公益项目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美丽工坊”内,像徐礼珍这样的残疾手工艺人还有很多。他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交流着手中工艺品的制作技巧,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满足。拄着拐杖上班的旷水菊,尽管行动不便,但眼神坚定而专注,手指灵活地在材料间穿梭,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细节。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的年轻女孩田鑫,则虚心地向老员工们请教编织方法。在这里,她们不仅获得了就业机会,更找到了人生方向,重拾了对未来的信心。
(图为:田鑫正在制作福彩定制手工向日葵太阳帽扣环)
“通过走访,我亲眼目睹了福彩公益资金所凝聚的点滴爱心,真真切切地为残疾人朋友的生活带来温暖与希望。”从业二十余年,福彩业主刘朝厚表示,残疾朋友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同时,我深深为我是一名福彩人而骄傲!
传爱:爱心汇聚改变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
对于残疾人而言,就业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为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梦想,湖南福彩积极响应号召,创新打造“福泽潇湘·助残圆梦” 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公益项目,构建 “手工制造+福彩文创+公益营销” 的助残新模式,让每名残疾人都能平等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公益新路径。项目团队深入调研残疾人群体需求,结合其手工特长,策划推出一系列兼具公益属性与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如:精致的手工编织扇、印有“公益福彩 善行天下” 字样的特色帆布袋,还有典雅的手工故宫红——经纬纹款围巾等。这些文创产品,既蕴含着福彩的公益理念,又展现了残疾人的精湛技艺。这些手工产品不仅被赋予"福彩温度",更将通过全省福潮店的营销宣传活动走向市场。
“福泽潇湘·助残圆梦”公益项目的实施,是湖南福彩助力湖南“残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设的生动注脚。它通过创新助残模式,将福彩的公益属性与残疾人的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助力助残企业“稳岗扩岗”让更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通过劳动获得了稳定收入。
(图为:残疾工人们制作福彩定制手工故宫红-经纬纹款围巾)
(图为:福彩定制手工帆布袋)
传爱:爱心汇聚改变命运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作为以“助残”为发行宗旨之一的福利彩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残疾人事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他们增收致富,使其能够融入社会,像健全人一样拥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从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湖南福彩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残疾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先后开展了“福彩助残健康行”,“福泽潇湘·残健同行”等扶残助残公益活动,让公益之光温暖了每个特殊家庭。
站在新的起点,湖南省福彩将进一步坚守公益初心,汇聚爱心力量,以更坚定的步伐、更有力的举措,让更多残疾人在温暖与关爱中,向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篇章。
2024年,全省共使用彩票公益金89547万元支持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湖南民政坚持科学管理、公开透明、注重绩效的分配原则,重点资助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以及符合福利彩票发行宗旨的其他社会公益项目,着力服务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
https://www.zhcw.com/h5/c/2025-08-25/899536.s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