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0月29日消息(记者徐鹏)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9日是重阳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的节日,不仅是对老年群体的致敬,更是城市践行民生温度的重要契机。
在安徽合肥,一场围绕银龄群体的服务行动正温暖展开,从温情守护、智慧适老,到精准服务、产业赋能,用多样化举措为老人编织幸福生活网,让“夕阳红”愈发绚烂。
“窗帘之约”守平安,志愿红暖夕阳心
作为合肥银龄服务的“温情标杆”,瑶海区以志愿者力量为纽带,用细微约定守护老人安全。

“窗帘之约”公益项目(央广网发 瑶海区供图)
在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恒通社区,年过八旬的老党员郝素云用十余载坚守,成为社区银龄服务的“领头人”。从邻里口中亲切的“郝阿姨”,到“暖宝”幸福驿站站长、志愿服务队队长,她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以老助老、志愿护老”的特色路径。
针对社区独居老人多、安全监护难的问题,郝素云带领团队创新推出“窗帘之约”公益项目——经过前期逐户摸排,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带有专属标识的窗帘,与老人们约定“每日清晨七点半拉开窗帘,傍晚六点合上”。这一简单的约定,成为独居老人的“平安信号”:窗帘按时开合,志愿者便安心;若出现异常,志愿者第一时间上门查看,避免意外发生。
如今,这份温馨的守护已持续一千多个日夜。“有次我在家看电视看睡着了,忘记拉窗帘,郝素云就来家里敲门,看我一个人在家安不安全。”社区老人章李梅动情地回忆,“我行动不便,独居在家,是郝素云和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三色管理精施策,多元服务添活力
在精准化、智慧化服务领域,高新区走出了独特路径,将“窗帘之约”升级为“温情+科技”双轨守护模式,让银龄服务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辖区共建医院上门开展健康义诊(央广网发 高新区供图)
为实现精准照护,高新区蜀麓中心通过全覆盖走访,为辖区所有高龄、独居老人和困境儿童建立档案,并创新推出“窗帘之约·三色动态管理”台账——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家庭支持情况等,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红、黄、蓝三类,实施精准照护。
同时,中心采用“1+1+N”服务模式:1名社区骨干和1名红色管家牵头,联动公安、物业、医疗、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蜀愿守护”“睦邻帮”“暖阳互助”等11支志愿服务队伍共计109人,今年已累计上门服务327次,为特殊群体送去安全守护、健康体检与生活照料。
在满足老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蜀麓中心更注重提升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构建“银享食堂”“银康养生”“银活文娱”“银学课堂”“银居管家”五大服务体系,依托1所中心老年大学和5所社区分校,开设旗袍、戏曲、乐器等38个班次,今年已吸引近千人次参与,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此外,还为“三无”老人安装“一键呼救”设备、燃气报警装置、浴室防摔倒检测系统,用科技为老人居家安全“上锁”。
智慧适老焕新颜,医养结合护安康
聚焦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升级需求,合肥蜀山区以养老服务中心“软硬件双焕新”为突破口,在小庙镇五十墩为老人打造出一座“星级养老家园”。

改造后的蜀山区小庙镇五十墩养老服务中心(央广网发 蜀山区供图)
这座始建于2009年的养老服务中心,曾因设施陈旧难以满足需求,今年经过系统性改造,从“硬件”到“软件”实现全面升级。
在硬件设施上,168张床位全部更换为符合适老标准的新床品,房间内低位洗手池、防滑地砖、床边扶手等细节设计处处贴心;更关键的是,床头与卫生间均安装一键呼叫按钮,按下后信号直接上传至智慧物联呼叫护理系统,工作人员可实时接收信息并快速响应,彻底解决老人“求助难”问题。
中心还新增康复训练室,配备专业康复器材满足不同老人的康复需求;宽敞明亮的活动室为文化交流提供空间;助浴室加装标准化防滑设施与安全扶手,让老人洗浴更安心;甚至专门开辟一片小菜园,让喜爱耕作的老人能重拾“田间乐趣”。
“新组建了26人的运营管理团队,比原来增加了15个专业护理岗位,将全面推行‘一长六师,六师一体’和‘四专服务’专业照护模式。”该中心负责人介绍,新团队涵盖医护、信息化、维修等多领域人员,带来医护定期巡诊、康复训练和理疗服务,并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今后,入住的老人,都将有一份自己的详细健康档案,头疼脑热不出院门,大病急症直通医院。
产业赋能强支撑,全链服务筑根基
不同于其他三区的服务实践,经开区从“产业层面”切入,以专业园区为载体,为银龄服务提供全链条资源支撑,打造“科技+健康+产品+服务”一体化的银发经济生态。

银发经济产业园全国运营中心(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作为全市首家银发经济产业园,国控创智银发经济产业园位于芙蓉路与宝塔路交叉口,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设置八大功能中心:银龄健康生活馆提供健康咨询、体检、养生讲座,帮助老人掌握科学养生知识;养老适老科技体验中心展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系统,让老人亲身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特医特膳中心结合中医药理论,推出药食同源食品、绿色农副产品,通过饮食调理老人身体;老年用品展销中心集中销售老年鞋帽、辅助器具等产品,为老人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运营方负责人张德健告诉记者,这些中心将聚焦医、食、住、行、乐、购、辅、智完整产业链条,以响应长三角地区日益增长的银发经济需求,并推动该地区银发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依托国企背景与资源优势,产业园已引进安徽八千里科技、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安徽中心、合肥光明护理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据测算,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不仅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更能为全市银龄服务提供技术、产品与人才支撑,让银龄服务从“单点服务”升级为“生态保障”,为合肥银龄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产业根基。
全市统筹定方向,经验推广促全域
作为全市社会工作的“总抓手”,合肥市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始终为多区银龄服务实践提供坚实政策支撑与资源统筹,让暖心服务从“多点开花”走向“全域结果。
据合肥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银龄服务领域,该部门聚焦老年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需求与角色,推动“党建+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既引导新就业群体服务资源向银龄需求倾斜,又将老年群体纳入基层治理力量,形成“服务与参与”双向互动的良好格局。
此外,主动挖掘各区银龄服务亮点,将瑶海区“窗帘之约”、蜀山区适老化改造等优秀经验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全省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让“一地创新”转化为“全域受益”,为全市银龄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从瑶海的 “窗帘之约” 到蜀山的 “适老焕新”,从高新的“精准守护” 到经开的 “产业赋能”,再到市委社会工作部的“顶层统筹”——眼下,安徽合肥正以多元举措、多维发力,将银龄服务的“民生答卷”写在老人的心坎上,从重阳佳节到春夏秋冬,让每位老人都能感受到幸福与温暖。
https://www.cnr.cn/ah/news/20251029/t20251029_527411252.s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美北京|北京平谷构建“公益+产业+消费”乡村振兴新格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