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宜宾市及屏山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同推进下,由俞浩基金会与追觅家族联合发起的“未来教室公益计划”,正式宣布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宜宾市中山街小学屏山学校规划落地中西部地区首间“未来教室”。该项目是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政、企、社三方联动,为乡镇学生构建全国领先的科技教育新场域,探索从“物质帮扶”走向“素养培育”与“个性托举”的教育公益新范式。
据“未来教室公益计划”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项聚焦科技教育的创新性公益项目,将以“空间+设备+课程”三位一体的方式系统性赋能乡镇科技教育,不仅关注资源的捐赠,更致力于通过技术能力打破地域与资源壁垒,助力教育公平与个性化成长。
此次在宜宾市中山街小学屏山学校落地的“科技创新第一课”,正是追觅家族“文明无界”理念在教育公益领域的深度实践——将智能硬件、算法能力、工程师资等多领域积累的能力与生态布局融入公益实践,不仅为宜宾市中山街小学屏山学校建成集AI编程、3D打印、无人机体验于一体的智慧教室,更携手科技创新课程导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适配乡镇学生的科技课程,助力打造“文明无界、技术无界”的科创教育样板。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屏山学校校长刘忠发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未来教室”的引入,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呼应,让乡镇孩子从“仰望科技”变为“触摸科技、创造科技”,真正点燃他们的创新火种。
在“未来教室公益计划”的推动下,教育公益将实现从“单向捐赠”到“双向赋能”的升级。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前沿科技体验,更借助追觅家族资源与宜宾本地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构建可复制、可持续的科教公益新模式,为中西部地区播下科创启蒙的种子,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
此次公益实践,是俞浩基金会与追觅家族协同地方政府,将国家科学教育战略转化为基层行动的重要探索。从屏山出发,“未来教室公益计划”以科技为桥梁,串联起政策导向、企业责任与教育现实,不仅为乡镇学生们打开通向未来的窗口,也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人才储备注入持续动能。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