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中建三局地铁建设者变身志愿者,庆祝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通车
2021-01-04 09:50:49  来源:人民资讯

1月2日,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开通运营。人来人往的马房山地铁站活跃着一群红色身影,在自动购票机、进出站闸机、电梯口等位置,他们忙着帮助乘客购票、指引线路、发放口罩。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武汉地铁8号线的建设者脱下蓝盔甲,穿上红马甲,化身志愿者,在自己战斗过的地方以志愿服务庆祝地铁8号线二期开通。

“我2015年毕业后就参与武汉地铁建设,从武汉21号线到8号线,一转眼在武汉已经工作五年了,今天看到那么多市民乘坐我们修的地铁出行,感觉非常自豪。”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武汉地铁8号线项目技术员李宏福向记者说道。3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结束,他们收获不少市民的点赞。

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起于8号线一期工程终点梨园站,经东湖路、兴国南路、水果湖横路、东一路、八一路、珞狮路、文祥街、野芷湖西路,止于三环线南侧的野芷湖站,线路全长约17.6公里,设站12座。

其中,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承建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第四标段街道口站~马房山、马房山站~洪山区政府站(更名为文治街站)盾构区间,线路全长2363米。

创造武汉地铁施工新速度

自2018年10月进场施工以来,项目穿越全断面的强风化砂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微风化泥岩地层,在复杂高风险的施工环境下,先后克服掘进坡度大、掘进场地狭小、渣土外运困难、管片上浮等困难,同时顺利下穿洪达巷人行天桥桩基、马房山地下通道等复杂区域。盾构掘进过程中,首次采用干拌砂浆技术、平移小车转换装机等盾构施工工艺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精心策划、科学组织,通过设置中转渣土池、加强盾构设备维保、月度优秀员工评选等措施,并按月进行施工进度影响分析,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外界干扰因素,缩短了盾构机停机时间,不断加快施工进度。 ”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武汉地铁8号线盾构项目负责人曹勇介绍。

2019年7月8日,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四标段马房山站~洪山区政府站双线盾构贯通。施工期间,中建三局建设者创造了单线月掘进最高442环、双线月掘进最高857环的武汉地铁施工新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项目不少建设者参加完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又立即投入到复工复产的一线,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我们积极开展“战疫情、抓生产、保目标、比贡献”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多次组织业内专家召开技术对接会,利用技术改进,缩短施工工期,把每天的任务精确到每个人、每段模板、每台设备。”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武汉地铁8号线项目副书记严涛介绍到。

5月26日,在复工复产2个多月后,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四标段隧道盾构工程全线贯通,创下复工复产“加速度”。

盾构机“出土”再创武汉之最

相比掘进遇到的困难,盾构机吊装出井更为艰辛。

往常盾构机出洞正上方设置有吊装井,但8号线项目位于二环线,交通十分繁忙,不能长期占用交通路面,盾构机均需要平移至2#风亭预留洞口吊出,盾构机的洞口与盾构井之间大约有93米的“L”型距离。

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武汉地铁8号线项目负责人曹勇介绍,项目采用轮对平移施工法。左线盾构机出洞解体后,盾体先完成纵向23米的平移,接着完成90°转体再在6.9米宽的通道内完成横向58米的平移,抵达预留吊装井口。盾体吊装完成后,再完成剩余8个部件的平移吊出,如此反复平移-转体-平移共9次。

在盾体出洞上托架后,与托架焊接固定在一起,用4台150吨的千斤顶把盾构机顶升架空,并给盾体焊上轮对,轮对下面安装轨道,接着下落盾体使轮对落到轨道上,再采用2个100吨的千斤顶顶推轮对向前平移。为安全完成狭小空间内的盾构机90°转体,项目合理设计盾构机轮子高度、跨度,使盾体与托架下轨道后能落在平整的钢板面上,用2个100吨位的千斤顶推着盾体围绕一点旋转90°。旋转完成后,再次顶升、下落盾体,让盾体再次上轨道快速平移,解决了盾构主机平移的安全、经济、效率相统一的技术难题。

在抵达盾构井下方之后,盾体会被拆卸成刀盘、前盾、中盾、尾盾和拼装机五部分,通过一台400吨的履带吊和150吨的汽车吊配合,从盾构井下方吊装到地面上,“精准”地放置到运输车辆上。

盾体平移、转体共耗时3天时间,难度为武汉地铁首次,但安全性高,且节省工期达20天。

“武汉地铁8号线正式开通,能够带动武汉城市格局发展,切实提升沿线居民幸福感,我们也为武汉疫后重振出了一份力。”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武汉地铁8号线项目副书记严涛说。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