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不相识的人传来“生活火种”,帮助高保云在异乡逐渐站稳脚跟,也在她心底深深埋下“回报社会”的种子
◇面对质疑,她默默流下眼泪,但也更加坚定了投身公益的决心
◇当个体善念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当凡人微光与社会大爱交相辉映,就能书写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人篇章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懿德
高保云(左前一)带领爱心志愿者协会成员慰问杭锦后旗蒙海镇新渠村困难村民(2025 年 6 月 29 日摄) 谢晓霞摄
童年时光,她曾在缺衣少食中度过;异地打拼,邻居们的接济让她铭记一生。组建爱心志愿者团队,多年来不间断为困难群众邮寄衣物,为留守少年带去母爱,给孤寡老人送去食品药品……她用满怀感恩的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回馈这片热土。“困难群众的情况各有不同,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奉献爱心,让爱传递,是义务更是责任。”高保云说。
高保云,一位居住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普通女性,以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从一份朴素的感恩之心出发,将个人的微光善念,化作带动千人同行的公益热潮。
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温暖人心的爱心长跑,更是无数志愿者以爱为舟、以善为桨,奋力前行,共同绘就社会文明新画卷的生动写照。
初心如灯
1987年,为了谋生,高保云夫妇从老家河北沧州来到杭锦后旗。初来乍到,没有固定收入,夫妻俩只能租住在简陋平房,靠在工地上打零工维持生活。困顿之际,邻居大娘送来米面、隔壁大姐拿来自家种的菜……素不相识的人传来“生活火种”,帮助高保云在异乡逐渐站稳脚跟,也在她心底深深埋下“回报社会”的种子。
生活略有好转,高保云开始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2011年5月,朋友从云南旅游归来,带回几张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乡二台坡自然村困难群众生活的照片。高保云看后,把自家衣柜翻了个底朝天,收拾出满满一袋子衣服,按地址寄给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二台坡自然村村民代表吴官锦。
时间不长,她就收到了回信。吴官锦在信中除了表达感激之情,也向高保云寻求帮助。
“那个地方干旱了一年,费时费力背回一桶水,一家人只能用三天,实在太困难了。为了帮助他们,我向邻居和朋友发起了捐款倡议。”2012年7月,高保云募集到8000元爱心款,帮助二台坡自然村35户村民解决吃水问题。
在那之后,高保云省吃俭用攒了1500元路费,来到二台坡自然村。“我寄来的衣服,村民们晚上当被子盖,白天又当成衣服穿。看着心酸。”高保云说,“我每探访一户就给他们留下100元。回家时,兜里只剩下10元钱。”
短暂的云南之行,开启了高保云漫长的公益之路。此后,每当了解到有缺衣少穿的村子,她就会向周围人征集衣物、鞋等物品,每隔约一个月邮寄一次,邮费从自己和丈夫的打工钱里出。
坚守如磐
高保云常说,爱心像一盏灯,一经点燃,就会照亮周围所有人。她的爱心首先“点燃”了家人。
高保云自己打工赚钱当邮费,丈夫王泽滨非常理解,也加入了她的公益行动。夫妻俩清洗、分类、打包、缝袋子,用自行车驮着衣服一趟趟地去邮寄;儿子把压岁钱拿出来当邮费;在河北当教师的女儿经常募捐衣服,寄给大山里的孩子……这个普通家庭的客厅,常年堆着半人高的衣服包裹,缝纫机的哒哒声与拆洗衣服时洗衣粉散发的清香,成为邻里最熟悉的声音和味道。
寄的衣服越来越多,邮寄费用也随之增加,自家打工的微薄收入全贴进去也不够,这让高保云觉得愧对家庭。
2015年7月,一心想帮助山区困难群众的高保云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募集邮费。她拿着在云南拍摄的困难群众照片和《黄河晚报》刊登的她的事迹,走进杭锦后旗陕坝镇的一个个沿街店铺,挨家挨户去寻求帮助。商户们有的给3元,有的给5元,一个上午她就募集到了64元。
为此,高保云也曾遭受冷言冷语。“有人以为我是骗子,怀疑我收了旧衣服就卖给了收购站,募集邮费也是为了自己挣钱。”面对质疑,她默默流下眼泪,但也更加坚定了投身公益的决心。
日复一日,高保云收集旧衣服,走街串巷募集邮费,用自己的真诚与行动感召周围的人。渐渐地,更多人参与进来,不仅仅捐赠衣服,还积极捐赠邮费。“为爱奔波,我从没后悔过。”高保云说。
星火成原
点点微光,汇而成炬。在公益道路上,高保云用实际行动集聚了更多力量。2016年,由高保云任会长的杭锦后旗爱心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爱心协会”)成立。协会逐步壮大,会员遍布全国各地,长期会员达600多人,带动2000多人投身公益事业。
2017年4月,爱心协会成立便民慈善超市。人们可以将闲置的衣物送到超市,由有需要的人免费拿取,由此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了爱心行动中。
在杭锦后旗,高保云深受人们信赖。一位店主准备结束自己的服装生意,将十几包新衣服全部交给高保云,邮寄到四川山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新都镇昌龙村驻村工作队携323名村民发来信息表达谢意。送出去的爱心得到真诚的反馈,激励着爱心协会的会员们继续前进。
在高保云的组织和带领下,这支爱心队伍足迹遍布城乡,覆盖社区、乡村、学校。邮寄的衣服从2016年的几千件增加到2024年的上万件,每年仅邮费就近万元。
在高保云的“社会救助领域微心愿活动登记表”里,详细记录着困难家庭的具体需求。如今,她的公益事业从单一寄衣拓展到助老、助学、助困等多个领域,爱心协会累计服务群众4.2万人次,募集物资价值300余万元。
高保云入选“内蒙古好人榜”,先后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内蒙古第六届全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北疆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杭锦后旗爱心志愿者协会,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全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先进集体。
在生活最困顿的时候,从老家辗转来到内蒙古,高保云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人间真情,积小善成大爱。她用15年光阴证明:当个体善念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当凡人微光与社会大爱交相辉映,就能书写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人篇章。
(《瞭望》2025年第33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753346343123981&wfr=spider&for=pc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