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环市龙溪镇花岩浦村,有这样一位“孝老爱亲”好儿媳,名叫王美丽。面对破裂的婚姻、200余万元的债务和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她选择离婚不离家,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爱与付出。
“奶奶,你中午想吃什么?米饭还是汤面?蔬菜还是海鲜?”近日,在王美丽的家中,她正推着93岁的太婆到阳台上晒太阳。得知太婆中午想尝鲜,她立刻从冰箱里拿出两条小黄鱼,在厨房忙碌起来。煮好后,她还端到太婆面前,陪着她一起吃饭、聊天。
提起这个孙媳妇,93岁太婆李小春咧开嘴一笑,连说了三个“好”字。公婆李彩娥、郑金何更是在一旁赞不绝口:“今生算积德了,有这样一个好闺女,让我们老了有依靠。”
“我从不后悔留下来”
1978年,王美丽出生在龙溪镇大密溪村的一个普通家庭,有三个姊妹,父母靠卖菜维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高中读完,她就出去打工了。
23岁那年,在家人的介绍下,王美丽认识了隔壁花岩浦村办小厂的郑先生,两人相识不到一年就步入婚礼殿堂。婚后,男主外、女主内,相处和睦,并育有一对可爱的女儿。
2012年,一场婚变打破了王美丽的平静生活。心灰意冷的她,选择净身出户,惟愿丈夫能善待两个女儿。偏偏祸不单行,那年,郑家的加工厂出现巨额亏损,没想到,前夫竟然丢下家中老小,以及200余万元的欠款,离家出走。
看着年迈的太婆、公婆及两个年幼的女儿,王美丽于心不忍,选择留下来。她承诺:离婚不离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赡养老人,抚养孩子。
从那以后,王美丽的生活如陀螺般旋转,忙碌而又疲惫。她每天起早贪黑,扎进厂里,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只为把加工厂效益提上去,早点还清债务;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客户需要,她就二话不说扛起产品,一件件搬到三轮车上,亲自送货上门。
虽然赚的钱多了,王美丽却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她整日素面朝天,很少为自己添置衣物、护肤品。一张黝黑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一双皲裂的手如砂纸般粗糙,鞋子和衣服上,还沾着油渍,全身上下满是长年累月干重活留下的痕迹。
每每看到她,亲朋好友都心疼地劝她:“离开这个家吧,反正没有血缘关系,你还年轻,可以改嫁,日子会过得轻松很多。”
王美丽却摇了摇头回答:“我走了,这个家就真的散了,我必须要留下,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咬牙坚持,一定能挺过去。”
2018年2月,“中国好人”王小先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当时家境困难的王美丽因孝顺公婆,成为该基金会第一位受奖励的村民。“孝老爱亲,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王美丽坚定地说道。
“人生之路先苦后甜”
王美丽的留下,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回温暖。
公公郑金何表示,儿子离家后,他魂不守舍,导致产品做不好,但儿媳妇总是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一个人将不合格的产品捡回、返工,甚至加班加点赶订单。“她的付出,我是看在眼里的,家里的财政大权也交给她保管了,相信她会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除了工厂里的事,连照顾家人的脏活累活,王美丽也总是抢着做。
去年,婆婆李彩娥在家里擦玻璃时,不小心从梯凳上摔下来,肋骨骨折。得知消息,王美丽第一时间开车送婆婆去医院,忙前忙后。休养期间,她更是精心照顾,一日三餐在家做好,端给婆婆吃,然后又急匆匆赶回厂里做产品。
“她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喊过一句苦,但我知道,这些年,她真的太苦了。特别是照顾我的时候,她的肩膀、腰椎都贴满膏药,看了真让人心疼。”李彩娥含泪回忆道。
10多年来,在王美丽的带领下,家里不仅还清了200余万元的债务,还培养出了两个优秀的后代:大女儿被台州学院录取,现已进入环山小学实习;小女儿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做人嘛,我喜欢先苦后甜,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就很充实,有盼头,我相信,更甜的还在后头。”采访时,王美丽总是面带微笑。
当问起大女儿瑶瑶:你眼中的妈妈是怎样的?瑶瑶的眼眶瞬间红了起来。“她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却从来不垂头丧气,总把最温暖的笑容留给家人。即使身陷泥沼,她也在奋力托举着我和妹妹,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瑶瑶说道。
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瑶瑶也传承了“孝老爱亲”好家风,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并利用寒暑假在龙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公益课程。“小时候,我总觉得她‘太逞强’,为什么那么苦那么累的活儿她都抢着干?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她骨子里的善良、正直、孝顺,让她习惯了多做一点。”
“她的经历,我们都有所耳闻,但她从来没抱怨过生活的苦,逢人都是笑嘻嘻的,邻里有事,都会热心帮忙,世上鲜有儿媳妇能做到她那样。”邻居陈礼鹏称赞道。
“王美丽连续十年被花岩浦村评为‘十佳孝贤子媳’,她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孝老爱亲的品德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弘扬。”龙溪镇党委委员耿传哲表示,目前,龙溪镇已成立“好人工作室”,并邀请她担任“孝老爱亲”领头人,带领乡亲们在雷锋月、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社会好风气。
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202510/t20251019_31293419.s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亲子体验到环保公益坚守 池州宝妈许胜宝身体力行守护河岸洁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