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余佩璇、戴蕴南)秧歌、功夫、街舞……机器人身着各样服装,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展示着别样风采,这是记者2日在202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舞蹈专项赛上看到的场景。
作为第一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外围赛集体舞蹈赛的预选赛,大赛选拔出的8支队伍将于8月14日至17日在国家速滑馆参加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集体舞蹈比赛。
图为202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舞蹈专项赛比赛现场。新华社发
本次大赛共有19所高校、32支队伍、176名师生参加。比赛现场,来自各个高校的机器人“舞蹈团”轮番亮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机傩万象队”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我们节目的灵感来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傩舞’,希望通过机器人表演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团队成员苏君硕说。
据了解,根据《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团体舞蹈赛规则》,所有参赛机器人在2分至2分30秒的表演时限内,各队需完成自编舞蹈动作,并接受结构设计、创意编排、多机协调性、技术难度、音舞协调性及过程稳定性六大维度的综合评判。
图为202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舞蹈专项赛比赛现场。新华社发
机器人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关键领域。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李惊涛表示,目前,北京市教委在支持机器人学科建设、学科竞赛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最早开始该领域建设的高校之一,2010年提出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这一设想,于2011年落地并扩展为华北五省(市、自治区)省际区域赛。
“最初的想法是‘以赛促学’,在多学科交叉的载体平台上,训练学生在计算机、软件编程、自动化控制等多方面的能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王兴芬表示,大赛发展至今,充分体现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校与产业互动模式,也体现出与前沿技术接轨的理念。
http://www.news.cn/tech/20250804/28c24be947994267ba0d5f977870caf8/c.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