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学
广州市首个区域科学教育“教联体”实践平台成立
2025-09-23 15:26:43  来源:大洋网

9月22日,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举行“深化科教融合实践 推动教联体协同建设”2025年科学教育现场会。现场还有院校合作签约及全市首个区域科学教育“教联体”实践平台揭牌成立。

据介绍,全市首个科学教育区域“教联体”的落地实施,源于市人大代表、广州十六中党委书记王勇牵头起草并提交的一份代表建议。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的层面,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均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为科学教育“教联体”的构建指明了工作方向。特别是2024年10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明确了“教联体”各主体的职责任务。王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构建科学教育区域“教联体”,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建议》,明确提出建立区域科学教育联席机制、统筹区域资源清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经费政策支持等具体措施。该建议得到广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督办事项,会同市科技局、团市委、市科协、越秀区教育局等多个部门积极推进、协同办理。

基于前期的合作共识,会上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与广州十六中正式签署《加快推进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学课程开发、科研项目指导、师生研学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和“科学家进校园”等长效合作机制。

随后,领导嘉宾为“越秀农林地区少年科学院”“越秀农林地区青少年科学教育研究实践中心”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广州市首个科学教育区域“教联体”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十六中和农林街道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促进资源整合,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科学教育。少年科学院将聚焦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打破校园壁垒,将学校的科创课程向农林地区全体青少年开放。实践中心则致力于科学教育模式创新,推动区域内学校、科研机构、社区资源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的“三联动”模式,为科学教育“教联体”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范例。

当天,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为十六中全体师生带来了“向海图强,青年担当”主题讲座。他围绕“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与贡献”“海洋科学发展前景与青年机遇”两大主题做了系统介绍,勉励青年“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主动担当使命,夯实基础研究,为海洋强国建设和全球海洋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除了院士讲座外,现场会上还安排了“名师课堂”,由该校党委书记王勇、校长陈煦担纲科学教育实验课堂研讨课例,为与会者展示了科学教育的前沿理念与创新方法,带动全体教师加强科学教育的教学教研探索,推动区域科学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罗艳莉

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509/22/170639_54876059.htm

编辑:闫玉茹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